如果一個函式,會呼叫到自己本身,那麼這個函式就是遞迴函式。關於遞迴,在生活中就有一些常見的例子,比如說:
從前有座山,山裡有座廟,廟裡有個老和尚,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!故事是什麼呢?「從前有座山,山裡有座廟,廟裡有個老和尚,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!故事是什麼呢?「從前有座山,山裡有座廟,廟裡有個老和尚,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!故事是什麼呢?「從前有座山,山裡有座廟,廟裡有個老和尚,正在給小和尚講故事呢!故事是什麼呢?「 ......」」」」 或者是:
當然,對自己呼叫不會是無窮盡的,到某個條件成立時,就必須停下來,例如遞迴披薩(以披薩為配料的披薩):
數學上也有非常多關於遞迴的式子,例如階乘的「f(1) = 1,f(n) = n * f(n-1)」,以及費氏數列的「f(1) = f(2) = 1,f(n) = f(n - 1) + f(n - 2)」等等。而遞迴在計算機科學上的定義,是將一個問題,分解成數個較小的問題求解,由小問題的解答,推出大問題的解答。雖然能用遞迴解決的問題,也都可以用迴圈解決;但有些問題,使用遞迴的方式來思考與求解,會比較直覺明瞭。但是,由於重複呼叫函式,所以遞迴容易造成系統多於的負擔,使用上必須注意。以下將用幾個簡單的範例,介紹遞迴的寫法。
雖然 Python 有內建函式可以計算階乘,但作為必須要簡單一點的第一個範例,以下將展示如何撰寫遞迴函式計算階乘:
def factorial(n): if n == 1: return 1 return n * factorial(n - 1) 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 print(factorial(5))在上述範例中,第 2 及第 3 行是遞迴的終止條件,遞迴函式一定要有終止條件,否則無窮盡的呼叫,很快就會耗光系統資源。第 4 行則是對自己的呼叫,例如傳入 n = 5 時,在這行會呼叫 factorial(4)。而整個呼叫過程,可以用下圖表達:
以下程式,會用遞迴的方法計算費氏數列:
def fibonacci(n): if n == 1 or n == 2: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(n - 1) + fibonacci(n - 2) 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 print(fibonacci(5))上述範例的整個呼叫過程,可以用下圖表達,其中黑色箭頭代表呼叫,紅色箭頭代表回傳,回色箭頭旁邊的數字代表該次回傳的值。順序的規則是,有黑色箭頭可以往下時就要先往下(能先呼叫就要先呼叫),左右同時有黑色箭頭時要先走左邊(加法的左右兩邊是左邊先算),黑色都走完了才能走紅色(呼叫都結束了才能回傳):
組合個數的遞迴式為 C(m, n) = C(m - 1, n - 1) + C(m - 1, n),亦即分成「現在這個要選」以及「現在這個不選」的兩種狀況來分別進行遞迴。撰寫成程式則如以下:
def combo(m, n): if n == 1: return m elif m == n or n == 0: return 1 return combo(m - 1, n - 1) + combo(m - 1, n) 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 print(combo(5, 3))上述範例的整個呼叫過程,可以用下圖表達,圖示與上一個範例相同。你可以發現這兩個範例都有非常多部分的計算重複了,若需要使用遞迴,但是又要緩解甚至避免此種情況的話,你可以建立一個全域的串列或字典來儲存算過的內容,如果算過了就直接取用,不進行遞迴;也可以加入更多的終止條件,例如以組合個數來說,你知道當 m == n + 1 的時候有 m 種可能,就可以把這條規則也加入終止條件,則遞迴的進行就會只到下圖的藍線為止:
在 Python 當中的最大公因數(greatest common divisor, gcd)也有內建函式可以使用,但你如果會關心怎樣用遞迴自己寫的話,則可以使用 gcd(a, b) = gcd(b, a % b) 這個遞迴式來撰寫,其實就是我們以前都學過的輾轉相除法,如下:
def gcd(a, b): if b == 0: return a return gcd(b, a % b) 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 print(gcd(100, 60))河內塔也很容易用遞迴求解。例如在兩個盤子的情況下,你可以這樣做(假設左邊的柱子為起始點):
- 把小盤搬到中間(暫存柱)
- 把大盤搬到右邊(目標柱)
- 把小盤也搬到右邊,完成
因此,對於遞廻來說,只要把上面範例的小盤子,當成 n-1 個小盤子就好了。這個意思是說,我們可以把問題拆解成 1 個大盤子和 n-1 個比較小的盤子,至於 n-1 個小盤子的搬法,就交給遞迴解決。整體的步驟如下:
- 把 n-1 個盤子,從「起始柱」移到「暫存柱」
- 把第 n 個盤子移到「目標柱」
- 把「暫存柱」的那 n-1 個盤子移到「目標柱」
def hanoi(n, start_rod, temp_rod, target_rod): if n > 0: hanoi(n-1, start_rod, target_rod, temp_rod) print('Move dish {} from rod {} to rod {}'.format(n, start_rod, target_rod)) hanoi(n-1, temp_rod, start_rod, target_rod) 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 hanoi(3, 1, 2, 3)